找到相关内容137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在现代社会所应负的使命

    事实。所以要把当下所得的快乐感受,作为固定的状态永远保持下去根本不可能。想要要不到,欲留留不住,这正是佛教所讲的那种“求不得”、“爱别离”的苦痛。通过这样一般的分析,我们就能明了佛教所下的“漏皆”的结论。   漏是指凡具烦恼,能导致众生的生死流转的一切行为。佛教认为,众生的一切活动,无论善恶,凡依业而得的果报,皆是处于不断生灭变化的“有为法”,其本质都属于。因为众生的一切业因和果报,皆由...

    罗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2241459.html
  • 关于自诠说与一切诠说问题

    ?是如实地来看我们所谓一般的老百姓、一般的众生,他都是免不了这种诠说?模式的影响,都离不开。都是跟大乘所说的“诸行无常、诸法无我、涅磐平?静、漏皆”这四个法印。一切一切实际上都没有象“诸行能常、诸法?能我、漏不”,所以大乘的这几种判断是如实的,是由最清净等流的?一种法,跟众生诠说的出现的常的这种法就完全不一样了。这种名跟?义、自性跟差别就完全不一样了。 所以在大乘里头分析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3045665.html
  • 部派时代的修道观

    最初当然亦是渐次见谛的,不过到最后见灭谛时,四谛同时见,名为见道。小乘人的修行用功,是从观诸行无常人手,从诸行无常的演化中,深深的体会到漏皆,由的逼迫不自在,进而体会到无我所的道理,于是证得空寂无...行者所修的圣道,是有为还是无为,在学派问亦足诤论的。但在部学者,肯定的认为圣道是有为的,不过是无漏有为而已。如其对于四谛的分析:集二谛属于漏有为,道谛属于无漏有为,灭谛则属无漏无为。所谓有为是...

    演培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0965952.html
  • 欧阳竟无的佛学方法论(李广良)

    漏皆为结论,而研究得其因于无常。又以诸法无我为结论,而研究得其因于。如是展转相比,道理尽出,即是研究。否则但知言,不详因缘,他人何不可无因而言乐?故学佛者全须用心思维,径路绝而风云通,佛学...  欧阳认为,对佛法研究来说,“因寂静圆明之境,非世间众生所知,必无漏人乃见得到。此境既非世智所知,即不可以世智相求,于是研究上两种困难:一、无出世现量。二、世智不足范围。”[8]就第一点而说,...

    李广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74567207.html
  • 西藏死亡艺术

    生死轮回4,诸行无常,漏皆开始的,因此,藏族人对来世和死亡的重视往往超过了对诞生和现实的重视,追求生命的解脱为一生最高的理想。早期在西藏没有人去庆祝生日,而对死亡的重视和教育是从生开始,孩子在婴儿...短调,不同的地方或不同的供养唱不同的曲调。藏传佛教的“空”、“”思想,成为真言曲调的基本风格,因此,真言调的旋律以五声小调式为主,其中羽调式用的最多,色彩暗淡。  人生多难,为了避免以外的死亡和...

    嘉雍群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10671723.html
  • 持息念与天台小止观之研究: 兼与龙门丹道比较(下)

    环境的贪嗔痴业力影响,造作恶业,从而轮回不已,真是漏皆。不能善用康德所说的“反思判断”,以审美情感和目的性先验原理来调节生命存在,追求情理合一的境界。现在,系心鼻隔的“持息念”禅法,可以使大脑左右...收纳智慧气、定慧初修的入门,以及健身调身之用,但是也易引燃丹田火,所以要持守不漏的戒律,或是要熟知进一步的能量导引之法则,否则容易功败垂成,所以佛教显教禅修要加修不净观 (九想) 等法门,佛教密宗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3274054.html
  • 谈谈闻思修[益西彭措堪布]

    人无我的法门贯彻在生活当中,时时运用。   (三)修   若对闻思得不够,则很难生起真正的出离心,更不必说大悲心。因为如果没有闻法,就不了知三的体相以及八、六道诸等的差别,而不思惟漏皆...rdquo;叫做?为何要出离娑婆世界?娑婆世界哪些过患?这些问题自己不思惟就决定不下来。所以,修厌离心的内容——三、八等,先要由思惟引发定解,之后再反复串习,就会引发厌离心,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六度|闻思修|闻思|观察修|安住修|道次第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15130326381.html
  • 显密异同——根据荣森班智达的观点

    描述,只有每个人自己去体会、去感觉,如果能感受到,就叫做证悟。 佛教理论也层次的差别,显宗四法印讲的诸行无常、漏皆、诸法无我、涅槃寂静等等,是事物最表面的实质;而科学的研究结果,更是表面...有些知识对我们的修行不会什么太大的作用,只是多了一些知识而已,但作为一个修行人,最少也要懂得与自己修法相关的知识。 其实,显宗和密宗的基、道、果,或者是见解、修法、行为三个方面都差别,只是...

    慈诚罗珠

    |显宗|密宗|比较|相同点|不同点|荣森班智达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3/07561236318.html
  • 漫谈参禅

    (三)发求解脱心和菩提心  既知诸行无常,漏皆,三界如火宅,不可久安住,则当发起希求解脱之心,亦名出离心,即出离三界之心。解脱者,解谓离缚,脱谓自在。我们在三界生死中流转,受烦恼业力的缠缚,永不...于无为法,言一切有为无为诸法中无我的实体,是诸法无我印。三、涅槃寂静印,言涅槃之法,灭一切生死之而为无为寂静,是涅槃寂静印。印是楷定、决定、不变的意思,无常、无我、涅槃寂静,是佛教中印证一切法的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01339295.html
  • 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新注(一)

    厄”者:“度”为何义?出离是度义,超越是度义,解脱是度义,于一切法上不见我法相是度义。“一切厄”者:众多,或说一,谓“漏皆”。或说二,谓“内(即病痛、忧愁、嫉妒等心)、外(恶贼...  1、总纲 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厄。  “观自在菩萨”者:旧译观世音菩萨,观世音者,观世间众生叫苦之声音。菩萨大慈大悲,常观众生而拔其,无乐而与其乐。处处为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61339739.html